标签: 经济补偿

公司员工私下达成不起诉协议后反悔,仲裁应当受理!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至于约定“不得起诉”,因诉权属于公法上的程序权利,是不能被放弃的,所以这样的约定是无效的。

大学毕业生劳动保障权益:试用期发生工伤怎么办?

试用期内的员工与正式工的基本劳动权利是一致的。劳动者从试用之日起就是单位的职工,与正式员工一样享有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安全权、社会保险权、解约权、经济补偿权等。就工伤保险而言,无论劳动者是否处于试用期以及用人单位是否已为其缴了工伤保险费,只要发生伤害事故,通过工伤认定和鉴定,劳动者就有权享受…

大学毕业生劳动保障权益: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辞退试用期劳动者

小吴应聘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双方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4个月。后来,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小吴在试用期未满便收到了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小吴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差错,不应当被辞退。老板答复称,公司对小吴属于试用,既然是试用,就像买东西时,可以无理由“退货”。

单位不出具离职证明怎么办,员工可索要哪些损失?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未足额缴纳社保或没交社保怎么办?法官教您如何维权

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了预防和分担年老、失业、疾病以及死亡等社会风险,而强制要求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参加的社会安全制度。实践中,因社会保险的未缴、少缴引发的纠纷并不鲜见。为此,法院法官以三个典型案件为例,为您详解不同情形下,劳动者遭遇社会保险纠纷应如何维权。

公司借疫情放长假逼员工离职,单位被判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假借疫情理由,利用放长假等形式变相逼迫劳动者离职,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近日,记者从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这起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已达到退休年龄仍在工作的超龄劳动者劳动权益如何保障(讨论)

到了退休的年纪,谁不想踏踏实实待到家里每天养养花,遛遛狗,摸摸猫呢?!但是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迫于生计,放弃本应安享的晚年外出打工,而更加可恨的是,他们的权益还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我国,职工符合“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应该退休。但像张红梅这样超过退休年龄仍在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