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用工赔偿天花板再破南京外派工程师获中日企业连带赔偿650万​​

跨境用工赔偿新突破

​​跨境用工赔偿天花板再破南京外派工程师获中日企业连带赔偿650万​​

2023年南京中院判决的一起涉外劳动纠纷案引发广泛关注,某科技公司外派至日本工作的工程师王某,因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且未足额支付费,最终获得中日两家企业连带赔偿650万元。该案突破性地将《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与日本《劳动基准法》并行适用,创下跨境用工赔偿金额新高。判决书明确指出,即便劳动者在境外提供劳动,只要用人单位注册地在中国,劳动者仍可依据国内法律主张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法院首次认定境外关联企业的”实际控制责任”。日本合作方虽未与王某直接签订合同,但因深度介入用工管理、直接分配工作任务,被判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种穿透式审判思路为跨境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新路径,也警示跨国企业必须建立合规的用工管理体系。

维权路径的法律依据

劳动者遭遇权益侵害时,首要任务是厘清法律适用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这意味着即便工作地点在境外,只要用人单位注册地在中国,劳动者仍受国内保护。2021年广东高院审理的”新加坡海员维权案”即援引此条款,判决中资船务公司支付欠薪及赔偿金共计83万元。

特别需要提醒,跨境劳动者应同时关注工作地法律。如本文首例中,法院将日本《劳动基准法》关于费计算标准作为裁判参考,最终认定的赔偿金额较单纯适用国内标准提升40%。这种复合法律适用模式正在成为涉外处理的新趋势。

五步维权操作指南

当劳动权益受损时,建议采取阶梯式维权策略。第一步应立即固定,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加班记录、工作邮件等电子。2022年上海某外企员工通过企业微信聊天记录成功举证非法降薪,成为关键胜诉证据。

第二步需精准选择维权渠道。根据争议金额和复杂程度,可选择: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适用于欠薪等简单争议)
  • 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前置程序)
  • 直接提起诉讼(涉及境外因素等特殊情形)

过渡到实际操作层面,第三步要注意限制。劳动仲裁申请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某跨境电商平台员工因错过期,即便存在明显违法解约情形,最终未能获得赔偿。

办公桌上的法律文件

社会保险的跨境衔接

跨境用工中社会保险衔接问题常被忽视。根据《社会保险法》,外派员工应当继续参加国内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某建设集团未为马来西亚项目员工缴纳社保,导致员工无法获得足额赔付,最终企业额外承担了127万元补偿金。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已与德国、日本等12国签订社保双边协定。以中日协定为例,外派员工在首五年可免缴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同时国内社保连续计算缴费年限。这种制度设计既避免重复缴费,又保障劳动者权益。

建议外派劳动者定期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参保状态,同时保留境外医疗票据。如遇社保待遇无法跨境享受的情况,可依据《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第二十八条要求用人单位先行垫付相关费用。

预防优于救济

建立系统的权益保障机制远比事后维权更重要。劳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工作地点、薪酬结构、适用法律等关键条款。某新能源企业外派合同因未注明”境外工作津贴适用当地物价指数调整”,引发群体性劳动争议的教训值得警醒。

企业合规层面,建议建立跨境用工专项审查制度。包括:

  • 境外分支机构劳动合规评估
  • 双重培训机制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劳动者自身也需提升法律素养,定期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境外就业法律讲堂”。正如南京案例主审法官所言:”在全球化用工背景下,法律既是维权的武器,更是职业发展的安全带。”通过事前防范与事后救济相结合,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这里是公益劳动保障 免费咨询平台,并非官方拖欠工资处理部门,在本文底部留言评论并不会得到处理,如果有相关问题需要咨询请点击: 拖欠工资免费咨询

下面是个人淘宝店铺的广告:宁信佳品

保温杯里泡枸杞,何不泡点好的宁夏中宁无硫枸杞呢?

购买链接:宁信佳品——中宁枸杞 农家自种无添加红枸杞 天然滋补佳品 产地直销 一手货源

  • 可能感兴趣

  • 说说你的看法

    你的留言很快就会得到答复